欢迎您来到中车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小米为什么要进军智能汽车行业?

来源 浏览 1510 发表时间:2022-11-01 17:40:35

2021年3月30日,小米董事长雷军正式官宣造车,雷军表示进军智能汽车行业是小米历史上最重大的决定,同时也是自己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7亿元)。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6361db368e3c1.png

首先我们来盘点一下跨界造车的企业,目前已知的有大华股份、恒大集团、阿里巴巴、百度集团、小米集团、滴滴出行这几家公司,这几家公司其实就属小米的业务跨度最大,作为专注于手机和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科技型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进军智能汽车行业?

据雷军在发布会上透露,虽然早在2013年就开始关注电动汽车行业,并且先后两次拜访过特斯拉CEO马斯克。但对于造车这件事,并未有过太多想法。即便后来投资了不下10余家电动汽车产业相关公司,直至2021年的1月15日,小米集团董事会建议研究一下电动汽车前景,“小米造车”才被正式提上了议程。

对此,雷军声称:“一开始,我内心是抗拒的。好不容易把手机业务做到今天(世界第三),吃了多少苦!手机这场仗还没打完,造车会不会分心?”抗拒归抗拒,对于造车这件事的调研,仍然非常认真地进行了执行。

据雷军介绍,在75天内,小米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深度交流;举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召开了2次正式的董事会。

在调研过程中,雷军称,身边有一大群的朋友拼了命劝他造;也有很多朋友反对。以至于,在白天的时候,雷军脑海中会出现一百种理由要造车,到了晚上则又有一百种理由觉得不应该造。

而真正让雷军下定决心要造车主要基于这几个因素:

1:不差钱。截至去年年底,小米账上现金流高达1080亿元。

2:拥有优秀工程师团队,以及智能生态。

3:亏得起!

当然,外部因素也起到了协助作用。据雷军透露,在小米官微会不会入手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的一个调查中,近万人参与投票。其中,大多数的用户选择支持小米造车,并声称会买小米造的汽车。

6361db41452d2.png

小米在智能汽车行业现在具有什么优势呢?首先,在软件开发、硬件开发以及软硬件结合等事关智能产品开发的技术领域,小米都已有深厚积累。另外,电动车的结构相比传统燃油车更加简单,研发和生产难度更低,且电动车在“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也愈发成熟,此时入局难度将更为容易。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用户社群是小米相比其他企业最大的优势。“我觉得最大的优势是,小米用户的成长以及现有小米的用户认知,会天然增加对小米汽车的认同”,3月30日,知名汽车博主常岩表示。

据小米官方数据显示,旗下产品智能控制音箱小爱同学的月活用户已达8670万,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因此,其中所蕴含的汽车消费潜力亦非常巨大。

而资金压力、产品研发投入的长周期,对于小米造车而言,无疑也是该企业的最大挑战。“毕竟还是跨行业过来的,挑战主要还是缺乏造车经验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持续投入”,3月30日,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向时代财经表示。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个高资金门槛的行业并且十分“烧钱”,此前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表示:“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的是200亿,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了,不是说(达不到400亿就)没有机会,但风险会高很多”。而针对小米造车,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曾公开调侃:“现在具有造车优势的企业并不多,雷总投1000亿进来,可能既亏了钱还浪费了时间。”

不过,尽管如此,雷军对于小米造车依然有很大信心的,甚至直言:“对于造车路上将会遇到的挫折,我们亏得起”。据相关报道,雷军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小米汽车首车首年销量将达到10万辆,此后三年还要保持每年推一款新车的节奏,总销量要达到百万。销量达到10万辆是什么概念?这里不妨以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蔚小理”2021年的交付数据为例,数据显示,2021年小鹏汽车交付量为98155辆,成为新势力品牌年度交付销冠,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则分别交付91429辆和90491辆,三家新势力品牌的交付量较2020年相比大幅增长,但是均未突破10万辆的关口,而小米汽车首车首年将达到10万辆,这几乎是当下新造车公司耕耘3年的结果。当然,最终小米汽车首车首年销量是否可以达到10万辆,目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毕竟小米汽车要到2024年上半年才正式量产,市场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到2024年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