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减值损失如何定性?车辆贬值
来源 网络 浏览 1572 发表时间:2021-12-13 17:59:38
现实生活中,如何看待车辆减值损失?由于汽车在我国社会的日益繁荣和普及,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法律概念,这一法律领域的相关问题也逐渐丰富和完善。
车辆减值损失是指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其使用性能虽已恢复,但其本身经济价值与事故前车辆价值相比却会因发生交通事故而降低,因此导致车辆经济价值降低的额度就称为车辆的减值损失。
“损失”在民法上,我国《民法典》没有对损失和损害进行界定,在具体的法律规定中,术语不规范,损害、损失、侵权等词语往往混在一起。一般认为,损失是财产损害,即指受侵权法保护的民事主体的权益遭受他人的损害或者因他人原因造成的事件。
至于减值损失,如果是一般商品的减值,由于价值较小,影响不大,可以通过修理、重做、更换或赔偿损失等方式弥补损失,因此无需考虑减值,否则只会增加诉讼负担,不符合社会普遍做法和公民的生活观念。然而,对于一些重要的财产,如汽车,受损后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具有很大的价值。其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并未明显下降,此类资产市场价值的下降不会影响财产本身的流通,因此其影响有限,司法实践中可以忽略。但是,对于非自然的、不寻常的因素,如外力的损害,导致财产发生减值,影响是明显的、重大的,需要在司法操作中考虑是否应当进行减值处理。
现代社会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受损车辆虽然得到修复,但也会造成经济贬值,即修复后的车辆在机动车市场交易时,其价格低于受损前。此期间的价差为减值损失。比如某款车受损前的市场成交价是20万元,受损修复后自然贬值3万元。那么,这款车在机动车市场的价格将是17万元。但如果同一时段没有发生交通事故,车主依法交易时不会损失3万元,这是减值的利息。
综上分析,车辆贬值损失,从民法损失和经济减值的角度都可以成立,足以断定是指车辆被他人损坏而导致的异常状态前后的价值差异。车辆减值损失在现实民事生活中客观存在,在司法处理中应予以考虑。
车辆减值损失是指车辆受损修理前后价值的差异,可能有市场交易的单据支持,也可能只是价格评估部门的无形的评估结果。车辆的减值损失是有据可查的,是根据法定价格评估部门的评估结果进行判断。目前,我国车辆减值损失的评估一般由地方价格认证中心或价格评估事务所进行。本次评估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市场情况及成本法,确定减值。当然,评估结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统一司法操作,今后有必要对车辆减值损失的评估单位和评估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同时完善车辆减值损失评估单位的依据、要求和资质,使车辆减值损失尽可能更加客观可靠,确保车辆减值损失评估结果合理合法。